從新疆到大連,再到福建,人生就像不斷駛向遠方的列車,行駛緩慢,走走停停。我坐在車上望向窗外,一片藍色吸引了我的注意,列車也隨著我的視線停了下來,我看清了上面的文字——“利洋科技”。
從大連海洋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(yè)后,懷著緊張和好奇踏入這片藍,在熱情如火的七月開啟了我的職場之旅。面對全新的環(huán)境和陌生的同事,我有一瞬的無措,這一瞬隨著一頓迎新火鍋便很快消散了。在一次次的病毒檢測,一份份的數(shù)據錄入整理,以及一次次的日常溝通交流中,我逐漸找到了自己的位置,三個月后順利轉正,穩(wěn)定了下來。
但探索還未停止……
公司很大,但我很小。我所在的研究室主要承擔的是如何更高效、更精確地選育出優(yōu)質種蝦。好的企業(yè)能讓員工實現(xiàn)“自我驅動”,利洋正是這樣一家學習型企業(yè),為員工搭建成長、學習的平臺。按照公司的人才培養(yǎng)規(guī)劃,每年有外出參加學習的機會,我很榮幸獲得了去高校培訓學習的名額,兩個多月的學習收獲頗多。
有學習,也有成長,學習回來后我有幸參與了部門項目的申報,與研究生開題有些相似,不斷地查找文獻、制定計劃、做PPT匯報,但又千差萬別,沒有導師直接確定好的實驗和方向,沒有師兄師姐一步一步的指導。這次真的要做到獨當一面、學以致用了,還有些忐忑和興奮呢!
一次次的失敗,又一次次的重來,終于在領導和同事們的幫助下有了一點小成果,提交了我的第一篇專利。此時的心情不是如釋重負,而是希望自己研究的能再快一點、再細致一點,更早一點將研究成果和生產實踐結合并應用起來。袁隆平先生曾說,科技是農業(yè)的翅膀,只有不斷創(chuàng)新,才能讓農業(yè)飛翔。小時候總希望自己成為科學家,雖然沒有實現(xiàn),但也一直在努力,努力在人生的部分旅程中做一些小小的貢獻。
生產是經濟發(fā)展的第一要素,生產旺季的每一天都很充實,在配合生產工作的空隙,我們也沒有停下科研的腳步。每當思緒打結的時候,我便會在傍晚帶上最愛的果汁坐在海邊,感受海風吹過,愜意又美好。我抬頭看了看停在不遠處的列車,對它說:請再等等我吧,這里風景很美。
郵箱:liyang@liyang-tech.com
地址:廣州市白云區(qū)沙太路京溪橋東側新百佳小商品市場園區(qū)A2棟3、4樓